给宝宝添加辅食有讲究,家长把握好时机,辅食过渡才更顺利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来说,他们的生活简单又单调,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复着“吃喝拉撒睡”这五项工作。
而面对着嗷嗷待哺的新生儿,新手父母即便是没有太多经验,但只要注意好孩子每天的吃奶量与吃奶次数,就还勉强可以胜任。
可等宝宝的月龄慢慢提高,他们对于“口粮”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只喝奶粉和母乳了,所以添加辅食便成了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之一。
辅食作为孩子吃大人饭的基础,在小家伙的饮食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过,给孩子冲泡米粉喂辅食这事说起来轻巧,但等家长真正上手以后,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其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还是挺多的,特别是添加辅食的时间和顺序家长要把握好才行。
就拿添加辅食的时间来说,虽然美国儿科协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都曾建议家长在孩子6个月时引入辅食,但由于孩子具有差异性,所以不能以月龄作为是否添加辅食的决定性标准。
另外,《儿科学》杂志也曾认为,如果孩子自身发育节奏还没有到达吃辅食的水平,那么引入辅食的时间可以稍微往后延一延,只要在4-8个月之间都是可以的。
由此看来,给宝宝添加辅食也是有讲究的,家长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这样辅食的过渡才能够更加顺利。
上文中已经说了,月龄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项,并不能完全决定是否该给孩子引入辅食,而除了月龄以外,还有几个参考标准家长可以自行判断一下。
【标准一】:具备坐在餐椅上的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否能坐与吃辅食并没有太多联系,毕竟一开始的米粉冲泡起来与奶的浓稠度类似,宝宝即便是躺着也能喝,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喂辅食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吞咽和咀嚼能力,这与喝奶是不一样的,只有当宝宝能够坐在餐椅上时,就代表他们拥有处理食物的能力了。
【标准二】:对辅食并不抗拒
小月龄的孩子具有“挺舌反射”,也就是说他们会把固体食物以及勺子推出来,表达自己不吃的意思,但这种反射大多会在4-6月内消失。
【标准三】:对其他食物表示出明显的兴趣
宝宝添加辅食还有一个信号就是他们对食物表达出了兴趣,比如看到妈妈吃饭眼睛会跟着转,又或者开始用手够其他食物等等。
那么当孩子满足了添加辅食的各项标准,家长给宝宝引入辅食的顺序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①由稀到稠:冲米粉不是冲芝麻糊,并不是说越稠就越顶饱。正相反,对于刚添加辅食的孩子来说,过于浓稠的米粉他们是咽不进去。
②由泥到块: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还没有长牙,是不是应当一直吃细软的食物,其实并不是的。6个月左右的孩子正处在吞咽期,而等他们到了7-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稍微绵软的食物了,9到11个月可以食用一些切得比较碎的丁,等到了1岁左右便可以吃固体食物了。
③由少到多:辅食的意义在于“辅”,并不是说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后,就可以不再喂母乳或者奶粉了,而是在一开始仍保持固定的喂奶量,只是在一天中逐渐添加辅食而已,而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再逐渐添加辅食量。
总的来说,如何给孩子添加辅食是一门学问,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应当在细节上多注意。(搜狐号@王伟琪说生活)
本文由「
贵州之窗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guizhouzc.net/muying/4157.html 发布于
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