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电园销量 | 特斯拉销量不降反升/出口欧洲获政策红利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怪相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作者 | 郝琳
编辑 | 彭钊
6月8日,乘联会公布了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情况。根据数据,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77.2%,环比4月增长17.4%。其中,零售销量过万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3,175辆、比亚迪31,908辆、广汽埃安10,395辆,以及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中国21,936辆。
有别于以往,今天我将针对销量数据为大家解读销量背后值得关注的企业信息、行业动态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干货不少,要点如下:
● 特斯拉环比4月销量暴增,但下月会更高
● 五菱批发量降低,但不要忽视五菱“哪儿有人民去哪儿卖”的销售能力
● 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爆发式增长,欧洲的政策红利来了
● 比亚迪插混销量暴增,干掉理想ONE一枝独秀局面
● 今年新能源预测销量由200万上调至240万辆
● 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虽多,但产能未受影响,销量增长反而更强
[ · 5月新能源销量信息 · ]
在干货开始前,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下5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9.6万辆,环比4月增长6.7%,同比增长174.2%,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6.2万辆,同比增长186.1%;插电混动销量3.4万辆,同比增长128.5%,占比17%。5月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不强。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0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1%;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6%,谷底回升;B级电动车达4.7万辆,环比4月增长17%,纯电动份额29%。1-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85.7万辆,同比增长253.3%。1-5月新能源车零售77.6万辆,同比增长235.7%。
根据5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我们发现,一直被唱衰的特斯拉一改4月销量不振状态,通过Model 3(参数|图片)和Model Y(参数|图片)车型一举占据前三位置。比亚迪汉EV从上月前三甲跌落至第六名,但却凭借秦(参数|图片)PLUS DM-i及其他DM-i车型推动了插混车型市场销量增长。
[ · 特斯拉销量暴增 未受负面新闻影响 · ]
传闻中销量减半的消息并没有来到,相反特斯拉中国5月份的批发量达到了33,463辆,与4月25,845辆的数据相比,增长幅度高达29.48%。其中,中国零售销量21,936辆,相比4月的11,671辆环比增长87.95%。
过去几个月,特斯拉一直被外界锁定在“维权”、“质量”和“态度”的标签中,直到上海车展女车主维权,矛盾一触即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4月销量暴跌。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在扣除出口销量后,特斯拉当月在华销量仅为11,671辆,是特斯拉自本土化生产以来,国内销量环比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但5月的销量反弹,却让大家心生疑虑,难道是特斯拉产品有足够优势?总被吐槽的特斯拉怎么还越骂越香了呢?
对于特斯拉5月销量反弹表现,我们分析主要有4个原因:
首先是销售模式问题。特斯拉采用订单式生产,但订单不等于销量。其订单交付周期为4-7周(近期调整至1-3周),因此4月销量基本是消化春节期间订单,根据乘联会2月销量数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7万辆,环比1月下降37.9%,从时间周期和下降走势看是十分相符的。5月销量增长不仅是反映3月订单量,同时也符合汽车销量的正常季节走势。
其次,Model Y销量提升,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习惯更加贴合。今年5月Model Y共售出了12,728辆,销量首次超越Model 3。特斯拉在推出Model Y时,就对其寄予厚望,希望Model Y能够成为销量担当,结合中国SUV销量好于轿车的市场现状,Model Y将成为拉动在华销售的主力车型,提振销量。
第三,负面新闻对于特斯拉销量的影响,或在7、8月显现。目前特斯拉的负面新闻主要集中在有关产品质量的维权和召回,在维权事件后,我们也通过微博进行了购买意向调查,最终有61.57%的网友选择观望或购买,他们表示就现有产品而言,特斯拉仍是选择之一。而有关车辆召回,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E电园表示,产品召回是车企的正常行为,同时也是企业对用户负责的行为表现之一,因此负面新闻对其销量影响不大。
第四,出口量大,欧洲市场成为新的“蛋糕”。除了在华销量,车辆出口成为特斯拉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增量。5月份33,463辆的批发量中,有11,527辆源自出口销售,特别是今年起,出口全球范围内的Model 3车型全部由上海工厂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斯拉在华批发量做出了贡献,但在产能饱和的情况下也会对中国市场存在挤占效应。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中国销量短时间不会受到影响,对于6月销量,崔东树预测会好于5月。同时,在车企集中占领欧洲市场的重要时刻,特斯拉未来或更加关注车辆出口。
[ · 上汽通用五菱批发量降低,上海政策仍不明朗 · ]
作为新能源汽车圈儿的另一大知名IP--上汽通用五菱,其销量表现也是稍有异常。根据销量数据,今年5月上汽通用五菱零售销量为7.5万辆,批发量6.9万辆,与4月的7.1万销量和7.7万批发量相比,批发量略有降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海新能源政策仍不明朗,经销商未有对宏光MINI EV批量“进货”。但批发量降低只是短暂现象,首先是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公众对出行安全需要较多,上汽通用五菱会凭借“性价比”满足多数消费者需求;其次,上汽通用五菱一直秉承“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原则,通过其在大中小城市极强的经销商网络,做到“哪儿有人民去哪儿卖车”是十分轻松的事情,因此5月过后,上汽通用五菱在销量上仍会保持增长。
[ · 出口海外好处多,振销量/占市场/获补贴 · ]
除了本土销量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也迎来了机会。
“对于自主品牌出口呈爆发式增长,我们也很意外。”在公布5月销量数据是,崔东树表示,不仅仅是特斯拉,上汽、比亚迪和一众新势力都将机会瞄准到海外。在5月出口销量中,特斯拉中国出口1152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2430辆,江淮汽车出口549辆,比亚迪223辆,爱驰汽车143辆。而以“用户企业”著称的蔚来汽车同样看中了欧洲市场,更是将NIO HOUSE和直营体系直接搬到了挪威,直言蔚来汽车大部分销量将源自国外市场。
与中国相似,欧洲各国也通过大力补贴促成了新能源市场的崛起。2020年,欧洲共售出新能源汽车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一举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而在海关通报数据中,这一年共有7.27万辆新能源车出口到欧洲,仅占欧洲市场份额的5.3%,错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幅补贴的车企,特别是新势力企业,将增长红利瞄向了欧洲。
同时,欧洲国民的生活幸福感普遍偏高,他们往往不会盲目追求“大牌”,更加注重品质。因此,对于在中国市场磨炼多年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这里没有高大上的BBA,也没有所谓的传统品牌优势,一切都通过产品品质说话。
因此,很多新能源车企将“迈入”欧洲市场设定为品牌国际化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提升销量的重要手段。
[ · 比亚迪销量暴增,或将垄断插混市场 · ]
聊完纯电市场,我们再来看看插混市场的销量表现。不同于电动汽车的复杂情况,插混市场销量可谓简单粗暴,5月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3.4万辆,同比增长128.5%,新能源销量占比17%。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比亚迪,凭借DM-i混动技术,使其在5月获得了13420辆的销售成绩,环比4月增长44%,成为插混市场增长新亮点。
在DM-i技术发布之初,很多消费者对于安全性和真实油耗都报以质疑,随着DM-i相关车型订单量突破10万,不仅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树立了中国品牌形象,也打破了理想汽车此前在插混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
伴随DM-i车型的逐渐丰富,比亚迪在插混领域将形成较强的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当其他车企发力纯电市场时,比亚迪或将于下半年垄断国内插混市场。
[ · 今年新能源预测销量上调至240万辆 · ]
今年1-5月新能源车市场批发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5倍,伴随市场需求的良好走势,乘联会将今年的预测销量由年初的200万辆上调至240万辆。
上调原因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第一,换购需求旺盛,特别是换购高端电动车的势头相对较强;第二,北京新能源号牌在5月发放后,会促进未来几个月的消费需求;第三,三胎政策发布后,会推动家庭用车增长,无论是新购还是换购,都会带动消费观念改变。
但仅针对市场需求上调预测销量仍旧无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痛点。对此,我们认为加大私人充电桩建设、扩大消费群体,推动老年人考取C5驾照等,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极为有效的补充。
[ · 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虽多,但产能未受影响,销量增长反而更强 · ]
文章最后,我们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目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缺芯”,特别是日本瑞萨着火后,很多车企对外宣布减产甚至停产。但使用芯片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没有减产,为何销量还持续走高呢?这还要从销量说起。
首先,对比燃油车160万辆的月销售规模,新能源汽车的体量仍旧很小,因此芯片缺失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不大。
其次,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较小(与燃油车相比),芯片获取多来自二级市场或其他零部件市场,流通性较强。
第三,目前自主品牌芯片供应的稳定性好于合资品牌,因此在自主品牌为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量与销量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走高。
[ · 写在最后 · ]
5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我们获取到极多利好信息,不仅仅有打破插混市场长期被合资品牌占据的比亚迪,更有销量看涨的广汽埃安、长城欧拉(参数|图片)和奇瑞等传统品牌,以及在海外市场不断深耕的爱驰、蔚来等新势力企业。虽然销量榜单直接反映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变化,但更多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整体提升。
但是,这其中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相继出现。对于屡次传出产品质量的特斯拉中国,除了周旋于产品报告和官方声明,从未积极主动的服务于用户,尽管销量保持增长,但对于品牌形象却是更深层次的打击。与特斯拉相似,理想汽车在对于老车主维护方面,也没有表现出积极态度,引发全国性维权事件出现。对此,我们想说,销量固然是一张直观的成绩单,但对于中国品牌的树立与口碑维护,用户服务仍旧是一张打在销售之后的王牌。
本文由「
贵州之窗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guizhouzc.net/qiche/88.html 发布于
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