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人更能种菜 网红“星空民宿”点亮致富路
——贵阳观山湖区翁井村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样本观察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和众多煤炭资源村寨一样,土地破碎、荒地还多的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也一度深陷“资源诅咒”之痛。
不过,当荒芜的山地“长”出连片“星空民宿”时,翁井村之痛得到化解。
星空民宿,是贵州三分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分地”)历时六年研发出的一种不改变耕地种植属性的生态房:一楼架空种植蔬菜粮食,二楼打造客房可供游客居住体验。
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在高颜值和很稀奇的双重加持下,翁井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流量有了,困扰村子多年的土地问题也解决了,翁井村开启了“文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原本外出发展的年轻人嗅到商机陆续返村,成为元气满满的“新农人”。
全国唯一 荒地长出“星空民宿”
青山环绕,将村庄涂成一片硕大绿叶;凌空俯瞰,澄澈小溪穿村而过,一栋栋充满科技感、颜值还很高的民宿房,如天外飞车在山间散开。
民宿房房体下,是郁郁葱葱的各式蔬菜、中药材。房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屋顶开设的全景天窗,可让居住此间的游客,在每个夜幕来领的晚上,仰望漫天繁星,静待流星在头顶划过,民宿房也因此得名“星空民宿”。
“长了眼界,房住着舒服,房下种的菜也长得好。”看着原本撂荒的山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长出了集“民宿居住+耕地种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房,黄金林这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也是很震惊。
黄金林是翁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中的致富带头人。据他介绍,翁井村有671户人家,共计2323人。在不能开采煤炭的多年间,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很低,多数青壮年只能外出打工。直到2016年,村委会成立党员先锋志愿队,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草莓公社,村民收入才有了一定提升。
但受制于土地破碎、不能成片,耕作成本高、建设用地缺乏等难题,翁井村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计划,推进缓慢。
2021年,翁井村邂逅“三分地”。村支两委了解到该公司“一种不改变耕地种植属性的生态房”,在取得专利后又用了长达6年的时间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该生态房不占用耕地,在荒地即可建设,房屋本体架空设计,套种农作物主要利用太阳能光电互补技术,和房体特殊的雨水管槽收集分流灌溉设计,满足植物生长的光和水,从而到达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实现套种作物丰收。
2021年10月,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生态房项目——星空民宿,在翁井村启动。
抓住流量 推进翁井产业集群发展
将撂荒的山地,用一座座民宿取代,让翁井村在短短几个月蝶变成魅力四射的网红村,慕名而来的游客较2021年以前翻了几番。不少原先外出发展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商机,选择回流创业,做起了游客餐饮生意。据测算,仅这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带来人均五万元的年收入。
“这只是开始。”黄金林介绍,根据规划,翁井村将建成280间民宿。按照40%的入住率计算,民宿每年创收最少也能达到4200万,村民除了获得民宿土地流转资金收益,每年还有10%的净利润分红;“星空民宿”开荒出的种植面积多达8400平方米,套种的蔬菜或中药材,预计年利润可达40万元。
随着民宿的营业,还将提供150个就业岗位,过去在家务农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做工人,按照人均4万元年薪计算,光是劳务收益村里就将增加600万元。
乡村要振兴,根本在产业
“除了生态民宿,我们还将在翁井村打造成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等软性配套。”“三分地”相关负责人田庆松介绍,留住传统文脉,实现诗意栖居,推动文农旅一体化发展,是翁井村和“三分地”的共同发展理念。围绕这一理念,翁井村将以一产和二产为基础,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文化旅游、生态民俗、养老康健等项目,让翁井村既有三餐四季,又有难忘的乡愁。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更需要村民自强,为调动村民更积极的投身到产业集群发展中,翁井村还坚持“三转、四股、五红利”的做法,帮助村民转变思维方式、激励耕种农民转为产业工人、鼓励自主创业村民转为工商户;通过村集体资源、村民资金、村民土地、村民资源入股的方式,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变废为宝 破解乡村振兴土地难题
乡村发展需要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用地的支撑。
众所周知,现代乡村的发展趋于多元,乡村的功能也日益丰富,不再是以单一的农业生产生活为主,而是成为休闲旅游、文化传承、诗意栖居、创新功能的承载地。因此,乡村地区的发展诉求,尤其是产业融合的发展,致使多样化的用地需求不断出现。
那么,如何用一种新的土地使用观念来保护耕地,是乡村振兴路上必须要解开的首要难题;如何以创新绿色发展为引领,盘活荒废的山林土地,辟出发展新路,是乡村振兴路上必须要回答的重大考题。
废弃的土地集中流转,村民获流转资金收益;过去丢荒的地,重新种上了蔬菜和中药材;依靠“星空民宿”这一流量法宝,村民吃上旅游饭……
“三分地”在翁井村的“星空名宿”项目,已在技术引领下,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首先,利用生态房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了翁井村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需求的矛盾,并高效拓宽了可耕种空间;其次,将运营前置,因地制宜,在项目设计阶段就把农文旅产业发展的运营管理需求考虑进去,有效节省投资成本;同时,抓在流量风口,积极探索“网红民宿、美丽乡村、休闲康养”的一二三产业运营+品牌文创之道,以“文”脉,产业文创化,文创产业化,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点土成金,盘活“人、地、钱”三要素,带动村民致富,让“美丽乡村”能够转化为“美丽经济”……“三分地”生态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山地多、土地破碎、不连片的贵州乡村,提供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对解答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问题,亦或具有样本价值。(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永利 )
本文由「
贵州之窗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guizhouzc.net/shehui/6636.html 发布于
2022年8月19日